活動區時間:2010-09-02~2010-10-15
[內容簡介]
最挫折的是,我必須學習去接受這個教訓——「我不相信我能拯救每個孩子」。我知道有時這會讓很多人生氣,但每個孩子都得到我傾盡全力的教導,但是,有時候孩子受到家庭不良的影響太大,不管你做什麼,你都會輸,而你在當時就已經知道了。好比說,即使我清楚這個孩子有一天有能力變成好老師,但是我也知道因為他家庭的影響,他做不到。有時,孩子能克服家庭的負面影響,但有時不能。這對我來說很挫折,也很令人傷心。
全世界老師都有一個共同的迷思,他們看了很多關於老師的影片,裡面傳遞的訊息多半是:只要努力,老師、學生都會贏——贏球、贏比賽,考試考得好。但現實裡老師們覺得很沮喪,因為實際生活並不是這樣,當贏不了時,他們就覺得自己失敗了,於是他們就放棄了。我要告訴他們的是,他們沒有失敗,也不能放棄,我從來沒有放棄過。
[作者介紹]
雷夫老師是個頑固的人性主義者。首先,他認為他應該教導學生他所熱愛的東西。他也相信從看似不相關聯的教材來掌握人性共通的特點,是獲得更寬廣的知識與成就的關鍵。他說:「如果一個在家不說英文的十歲孩子,能夠在你面前演出莎士比亞的戲劇,那麼這世上沒有什麼事情是這孩子做不到的。」
作者:王文華 出處:親子天下Web Only
有沒有熱情的保鮮膜,只要密密包妥,就沒有嘗鮮期的問題?
有沒有簡易的公式,進教室上講台,照章實施後,老師熱情永固,學生學習成果飽滿?
我在尋找這樣的解答,對於邁入執教第二十年的我來講,熱情似乎是個重大的課題。於是乎,這部影片驀然而來,像極烏雲密布的天空,突然一道聖光降臨,我找到雷夫老師。
片子起始,雷夫老師早起出門 (與我想像的不太一樣,我以為他該會瘦一點),還沒看紀錄片前我從他的著作就知道這件事,但是文字的敘述與影像真實呈現的震撼卻是如此不同。
天色未亮,四周仍處一片深稠的暗沉。他出發了,幾乎是要橫跨睡眠中的城市般的旅程。鏡頭裡的天光漸漸改變顏色,對了,還有雨,當然,冬日必然還有雪。這樣起早摸黑的原因,雷夫老師形容,這是一種頭髮著火的熱情。為了陪伴孩子學習,即使頭髮著火了也不覺得燙的熱情,才能維繫二十年教書生涯如一日。
我記得那種感覺,在我剛從師院畢業,派到偏遠的山區小學去,沒有資源,沒有經驗,靠的就是無盡的熱情與無限的創意。但是,很遺憾我要講到這兩個字。但是,曾幾何時,我的熱情也幾乎被環境消耗殆盡,成了盡日拗指計較起年資、鐘點與退休的一員。
幸好遇到雷夫老師,我在尋找他的動力來源。
回到影像裡尋覓,五十六號教室的牆上,掛了好多旗子,那是美國好多大學的標幟,屬於五十六號教室出去的孩子留下的印記。那是孩子們的成就,不管是哈佛,還是柏克萊……。
這些印記,提供楷模,讓五十六號教室的孩子知道有為者當若是的道理。我想,那也是一種成就感,不斷的鼓舞著雷夫老師自己:因為他的堅持,所以有那麼多的孩子脫離貧困、罪惡與不被信任的環境,找到了新的舞台。
如同薪傳,如同當年雷夫老師的爸爸深夜唸莎士比亞給他聽,讓他長大之後,不計任何付出,領著孩子們在莎士比亞的劇作裡徘徊膜拜與演出。而未來,相信會如他日日可見的那片牆所示:因為值得這樣做,在可預見的未來,會有更多孩子進入更不一樣的人生殿堂。
於是我們在影片裡見到,雷夫老師起得比太陽還要早,從不計較課堂數的多寡。在課堂上看到雷夫老師頌讀經典文學,讓孩子們因為字裡行間主角的成長、體驗而流下認同的眼淚。
他自掏腰包,每年帶孩子們到華盛頓、到全美最好的大學去體驗什麼叫做「只要你願意努力,有一天你也可以擁有這一切。」還有有雷夫老師用熱情向孩子們保證:給我一年割捨電視與玩樂,明年此時你就能在人前演出莎翁名劇。
雷夫老師在課堂裡,享受與學生共同學習的樂趣。他身邊少了扯後腿的同事嗎?不,如果你看出影片裡校長意在言外的話語,說不你還可以體會一下身為明星教師的孤獨寂寞。
他退縮了嗎?
當然沒有。別忘了,他的五十六號教室就是因此創造出奇蹟的呀。
他享受教學的成就感:或許是一個孩子體會出莎士比亞劇本裡的含義。或許是學生識出題目陷阱發出輕輕的笑聲。更可能是看著孩子們一天比一天進步,愈來愈像個五十六號教室孩子的滿足感。
怎樣的熱情才能永保不變?怎樣的教學方式才能讓師生皆大歡喜?
在我執教二十年的今日,我想我找到了答案:盡我所能,從心開始──不斷享受在教室裡得到的成就感,那或許是答案之一吧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