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動區時間:2010-11-12~2010-12-05
內容簡介
如何讓你遇見我,在這最美麗的時刻……那顫抖的葉是我等待的熱情。而當你終於無視地走過,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,朋友啊!那不是花瓣,是我凋零的心。
─席慕蓉.摘自〈一棵開花的樹〉
一個植物逃兵的敗部復活筆記,一本專家、學者不會告訴你的植物入門書。
水藍藍的地球孕育了植物,而植物滋養了動物。植物透過光合作用,淨化我們賴以為生的空氣;植物奉獻自我,用以延續我們的生命;植物展現優雅姿態、綻放美麗花朵,撫慰我們的心靈。可惜大多數時候的你,卻常是無視地走過,空留身後落英繽紛,灑滿一地詩人口中片片凋零的心。
不論你是曾想好好地認識、接觸植物卻不得其門而入的人;或是曾被艱深、不明其意的專有名詞所打敗,決定放棄植物者,請別就此灰心,只要翻開本書,依循三個簡單步驟,你將可輕鬆學會觀察、瞭解、傾聽植物,並且愛上「他」。
第一步 從學會觀察一棵植物開始
植物的世界瑰麗繽紛,然而認識植物卻不若你眼見的如此複雜。只要從觀察開始,帶著一枝筆、一本筆記,最多加個放大鏡和相機,每天給自己五分鐘,找一棵路邊的植物,欣賞外形、觀察葉子、細看莖幹、探究花朵,收集果實與種子,並試訪地下功臣──根,在替她做個簡單的健康評估,七天下來,你就能擁有認識植物的基本功力了。學會觀察一棵植物,等於學會觀察所有的植物。
第二步 解讀植物無聲的生存之道
地球上所有的動物再怎麼不凡,也絕不可能像植物一樣,站在一個地方,光是伸展枝芽便能滿足生存需求,同時繁衍後代。值得稱頌的是,從古到今植物遵守大自然法則,取得資源並貢獻付出,不浪費能源,也不破壞生態,不讓地球陷入臭氧層破裂、氣候異常、資源匱乏等危險窘態。究竟植物是怎麼辦到的?那我們一起來解讀吧!
第三步 探索植物不可思議的一面
科學家曾經做過試驗,發現植物遇到敵攻而受傷時,會發出信號通知左鄰右舍趕緊啟動防衛措施。比如當毛毛蟲開始啃咬柳樹的樹葉時,附近的柳樹們好像得到「敵人攻進來!」的消息似的,立刻增加生物鹼含量,讓葉子變得苦苦澀澀,打消毛毛蟲大啖一場的念頭。而番茄被啃咬時,會發出一種氣味分子,當附近的番茄一接收到,就會產生驅除昆蟲的化學物質,是不是很神奇呢?
作者簡介
徐玲明 審定
1961年出生於屏東。國立中興大學園藝研究所碩士,任職於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助理研究員,專長為草本植物分類,雜草鑑定防除管理,從事於本省農田及草坪雜草的變遷調查,雜草生態研究,植物檢疫種子的鑑識方法建立及外來雜草的防疫,著有《台灣草坪雜草圖鑑》(貓頭鷹)、《草本植物種子彩色圖鑑》等書。
陳婉蘭 撰文
原是園藝系的逃兵,後來受到植物的感召,現為熱愛植物的文字工作者。
原本「種什麼,死什麼」,除了雜草,沒養活過任何一種植物。有一天忽然悟到:要把自己當成植物,真心誠意去感覺植物需要什麼。於是,她開始把植物擺在空氣流通、陽光照耀之處,也經常用手摸一摸土壤,感覺土壤的水氣夠不夠。(陽光、空氣和水,這是植物生存的要件)再來,不時讚美植物,像朋友一樣跟植物噓寒問暖,大博感情。沒想到,植物竟以繁茂活躍的生命姿態回報,即使她出門度假九天,植物也堅持活著。這時她終於明白:原來,愛擁有宇宙最驚人的力量。
作者序
我是園藝系的逃兵,大一念園藝系時充滿了挫折。
開學第一天,學長帶我們認識校園植物,一處一處解釋這是什麼花、那是什麼樹。我發現他跳過某個區塊,好心提醒他:「學長,你忘記介紹那一區的植物了。」話才剛說完,所有人哈哈大笑,只見學長皺著眉頭,難以置信地說:「拜託,那是稻子,需要介紹嗎?」怎麼不需要呢?本姑娘在臺北都會長大,從來沒見過稻子啊!
不到兩星期,我的園藝系同學已經對校園植物瞭解若指掌,大家會邊走邊認植物:「阿勃勒、白千層、大葉欖仁、小葉XXX」。只有我,一個植物名字都說不出來,對於植物名字還分大葉、小葉,覺得很生氣,因為我完全摸不著頭緒。
大一的園藝實習課,每個人都有一塊地,隨便你要種什麼。我東種西種,沒有一樣植物長出來。我不斷跟學長要種子,最後一次,學長拿了一包種子,無奈地說:「這種辣椒是全世界最好種的,要是你連這個都種不出來,我也沒辦法了。」結果,我當然是無緣見到那種辣椒的嫩芽──它還是被我種死了。當年,因為沒有用心,我連怎麼失敗的都不知道。
期中考時,「植物生理學」有兩大章節,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,一大串化學方程式,念得我頭昏腦脹。我暗暗發誓:我再也不要被植物欺負了!
大二我轉到畜牧系。看,乳牛和羊多可愛!不像植物,沒血沒肉,不會叫也不會動。就這樣,我擺脫了植物的「追殺」。
畢業後,有一年聖誕節,我買了好多漂亮的開花植物,擺在辦公室。第一天,所有同事發出讚嘆:「哇,你把辦公室變成花園啊!」可惜,不到一星期,所有植物全死了,看著枯萎凋零的花朵,大一的惡夢又回來了。
但我不甘心,趁著週末到花市繼續採買,還跟老闆訴苦:「為什麼這些花這麼容易死?」老闆說:「基本上,花開得越漂亮,越需要曬太陽。陽光不夠是不行的。」我又問:「那要怎麼澆水?早晚澆,還是隔幾天澆一次?」這位老闆真是我的貴人,他教我:「每種植物都不一樣。我教你一招:你用手摸一摸土壤,覺得土壤溼溼的就不必澆,要是摸到乾乾的,那就要澆水,而且要澆透。」
老闆的話,我謹記在心,回去以後開始用手摸土壤。這一摸,竟摸出了我和植物的連結!土壤是植物的家,也是植物賴以維生的養分來源。透過用手摸,我對植物開始有了感覺,就好像我們走進朋友的家,看到了他的生活。
慢慢的,我學會站在植物的角度,思考它的環境和生活所需:這裡的陽光夠不夠?會不會把它曬昏?過了一陣子,我看到長大的植物屈身在小盆子裡,又覺得植物好像裹了小腳,好可憐,於是幫它換盆,讓它住得寬敞舒服。
工作的片刻,我抬起頭來,瞥見了綠意盎然的植物,不覺發出驚嘆:「你怎麼這麼美!」很神奇的,植物彷彿聽見了我的讚美,竟然生機蓬勃,越長越美!
我不再需要四處買盆栽了,因為我可以把三盆五十元的小盆栽,經過不斷換盆,種得像一棵樹一樣,枝葉婆娑,而且個頭比我還高!
對於生冷的知識,我一向沒有好感。學生時期為了應付考試,硬把一堆知識塞進腦子,畢業後,面對生硬冷僻的知識,我能閃就閃。寫這本書時,我瞭解生冷的知識如何把人擋在專業的門外,因此我努力而小心的處理,盡量把植物知識寫得熱呼呼,也設法把知識拉到學問的層次。那麼,知識和學問的分別在哪裡呢?我自己有個簡單的分法:凡是對生命有所啟發的知識,那就算是學問。
植物當然是一門學問。看到植物為了爭取陽光,努力的拔高、竄起,即使彎彎折折也在所不惜,這讓我對人生有了新的了悟。而植物各有姿態,是因為它們各有特質,因而發展出不同的生存模式,我也因此明白:瞭解自己、找到自己的生存模式,有多麼重要。
現在,我仍然叫不出許多植物的名字,但我不再懼怕,心中不再有挫折,因為我懂得欣賞植物、尊重植物,並且向它們學習。總之,我享受到「生命與生命對話」的喜悅。我的人生因為有了植物這位好朋友,變得豐富許多。走在路上,我不會寂寞,有許多植物朋友可以寒暄,而它們的生存環境與姿態,也不斷給我啟發。
這不能說是「王子復仇記」的故事,而是……逃兵愛上了敵人。
還有更多的書籍等軍來挖掘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