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1月17日 星期三

「美好生活的關健」從來不在於錢夠不夠多,房子夠不夠大!《生活不用大》


活動區時間:2010-11-17~2010-12-20

阮慶岳 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系系主任
  褚士瑩 地球人,國際NPO工作者
強力推薦

你是否曾經想過:「為什麼生活不能全由自己掌握?」或者常自問:「有成就的人生,真的比較好嗎?」現代人的生活忙錄不已,但通常都是被不是真正迫切、也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工作和責任所佔據。然而,許多人誤將生活的不適意歸咎於住家空間不夠寬敞、家用物品不夠好,下班後無法喘息,於是追逐更大的房子,買更多、更好的東西……(特別是在媒體、建商、商業鉅子、藝人一味歌詠豪宅人生的推波助瀾之下)。

其實,你家屋子的問題,確實就是你生活的問題,但關鍵絕不在「不夠大」。你覺得居住空間侷促,是因為堆藏了太多東西,障礙住活動空間;隔間太多,框限了視野。生活也一樣,忙亂不是因為時間不夠,而是我們排進太多事情,攬了太多的責任,以為這樣才有本事、有成就;把生活切割得太零碎,疲於轉換身分與心情。可是真正要緊的事情,尤其是實現自己心中的夢想,反而擠不進行事曆。

本書作者是一位傑出的建築師,改造過無數房子,擅長將有限的空間轉化成啟發性無限的住屋,連帶地讓屋主的生活呈現新面貌。她根據多年的專業經驗,建構了「房子不用大」的建築概念與設計手法,進而延伸出「生活不用大」的思維與實行步驟,協助我們將生活「翻修」得小而美、小而優,進而創造實現夢想的時間與空間。

作者介紹

莎拉‧蘇珊卡Sarah Susanka

美國知名建築師、暢銷作家、文化人,著有「房子不用大」(The Not So Big House)系列叢書。她引領美國社會一股新文化潮流——房子要「蓋得好一點,不用蓋得大一點」(build better, not bigger),並據此延伸出「不用大」(Not So Big)的生活哲學。歐普拉曾邀請她上節目暢談理念;《高速企業》(Fast Company)雜誌評選她為改變美國社會的「高速50」(Fast 50)創新家之一;《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》(U.S. News & World Report)曾評選她為「美國文化的創新者」;《建築商》(Builder)雜誌則將她列為「建築業50位最具影響力人士」之一。

目次

[ 前言 ]
大約十二年前的某個夜晚,我躺在床上讀一本輕小說。多年來,結束緊張忙碌的一天後,我總會藉此紓壓,而且通常都有效。但在那一夜,我卻突然覺得沮喪。於是我放下書,試著釐清是什麼念頭令我惱怒。「真的僅止於此?」一個念頭閃過腦海:「我這輩子就只有這樣嗎?我是個成功的建築師,一家四十五人公司的執行合夥人,肩負許多責任,面對大量挑戰,待辦事項清單像阿婆的裹腳布那麼長。我成天努力工作,有接不完的電話和開不完的會。每天都得保持驚人的步調,才能處理完幾十件公私要務。這就是我的『日常生活』。一天下來,回到家通常已超過八、九點,這時我會做些不花腦筋的事,好從白天的心情抽離,換得一夜好眠,以應付同樣繁忙的明天。人生應當有比【這】更有意義的事吧。」

正視這個問題後,我知道自己得有所改變。我看到,甫成年時的夢想和此刻真實的生活,存在落差。....

第 一 章 規劃新生活的藍圖

[ 準備好「生活不必大」筆記本 ]

第 二 章 找出令你振奮的事物
第 三 章 確認哪裡有問題
第 四 章 移除雜物
第 五 章 傾聽你的夢想
第 六 章 學會看穿障礙
第 七 章 改善現有品質
第 八 章 創造屬於自己的空間與時間
第 九 章 完成施工階段
第 十 章 遷進你的「不用大」生活
第十一章 維持改造後的新生活
第十二章 自在人生

[ 附錄:「生活不必大」使用者手冊 ]

內容試閱

第一章 規劃新生活的藍圖

一如往常,今天我們空虛且恐懼地醒來。
別打開書房的門,也別找書讀。拿起一件樂器。

讓我們做自己喜愛的美好事物。
跪下親吻土地的方式有上百種。
——魯米

我們缺少了什麼?

今天,我們面對著一項大問題,這問題時時刻刻都在眼前,卻大到看不見。我們的生活都太大了,從早到晚塞滿看似必要的活動、急事和責任。沒有時間喘口氣,更無暇檢視問題的根源,而是拚了命在找解決之道。假如停下腳步,想像速節奏更快時生活將變成什麼模樣,我們可能會被絕望和徒勞的感覺壓垮。我們會被掏空,束手無策。

我們必須改造生活方式,但不會是透過擴充現有的空間——這麼做只會讓生活變得更龐雜。我們需要的改造,能讓我們以不同的方式體驗已然存在的事物,進而使我們感到愉快,而不是把我們逼瘋。

你的生活跟你所住的房子很像。房子裡你喜歡和討厭的東西都有;有你經常使用的空間,也有心血來潮才會臨幸的角落;有經常需要保養的部分,也有不予理會卻能數十年不壞的部分。若時間和財力許可,幾乎所有人都會翻修房子。最理想的狀況是,房子所有缺點都會依照我們的喜好改善,且有足夠空間存放我們最寶貝的物品。

真正的關鍵是:不管居家還是過生活,我們都想要自在。對此,我們通常的做法是修正自己察覺到,並判定為問題根源的事物,例如空間不足、時間不夠。但有些問題出在質而不在量,因此不容易看到,也較難確認、描述與解決。倘若我們不了解自在感從何而來,就無法提升自在的程度。比方說,每天下班回到家,你總會覺得煩,因為你得先經過洗衣間,推開待洗衣物的籃子、堆積如山的床單和毛巾,還有小孩的外套和鞋子……。你可能需要建築師來點醒你,你家進門的動線設計【不良】。問題不在洗衣間,而是你必須【穿過】洗衣間,才能進到屋裡。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