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動區時間:2011-02-21~2011-03-31
我們的心裡養著當代,如此優雅變態
在這病態的當代世界,要活得好,就得更加病態更加精準。
Patrick Bateman,一位26歲年輕帥氣的華爾街分析師,他擁有世俗眼光下的全部優勢:外表、年紀、財富、智識、自由與品味。他也專注地去擁有與強化這一切。他知道這時代裡,什麼是重要的,什麼其實從來都沒有人真正在意,或者說,只在對自己有利有良好感覺時在意。所以他對於自己的外貌與穿著的鍛鍊與講究,幾近無懈可擊。他的情緒冷靜,對需要的想要的事,明確執行。也只是比別人更決絕更明白了一點而已。所以他清楚他可以殺人,當然,也可以不殺人。決定權在他自己。
《American Psycho》,這部小說在當時出版時曾引發爭議,導致原出版社停止印行,在修改後才由Random House旗下的Vintage重新發行。整個小說由主角Patrick Bateman的角度,第一人稱地進行。但這部作品其實並不真的瘋狂血腥,也許反而是Patrick Bateman用名錄指南的記錄員口吻,幾乎無感情地描述,更讓人不寒而慄。
在資本化世界,高度扭曲你我的時刻,我們在通勤時遇到走得慢的人開得慢的車時後,心中毫不保留絕無尊重地咒罵;我們在職場應對的話術裡,習慣性地向不論任何人去把事情談得嚴重、把時限提前預設對方會拖延,為了達成目標彷彿其他並非真人,只是公式的一部分;我們在餐館送錯餐、買了東西發現其他地方更便宜時,嚴正地抱怨,心中大恨般地憤怒;我們在要出去玩外頭下雨的時候、我們在遇到舊的房子沒電梯的時候,我們覺得這世界跟自己作對。
更何況,那些被忽略、被冤枉、被怨憎的時候,我們口裡說著「真想殺人」「真的氣死人」,相較之下,Patrick Bateman,也只是多走一點點而已,或者說,比較顯著極端的提醒而已吧?我們很難究竟殺戮比較駭人,或者是關於殺戮的幻想比較駭人呢?這故事有種魔力,讓人閱讀中偶而才感覺到恐怖埋伏在哪裡,但又捨不得放下,想一口氣讀完。也許,讀畢全書後,發現原來自己的生活我們的世界,其實一直那麼歪斜,才真是最駭人之處吧?
這部小說已經晉身當代經典文學之林。改編電影《美國殺人魔》,也成為成年後的克里斯汀貝爾的新成名作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